找到相关内容34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放下一切专念佛 “百不管”老太往生

         清朝有一位百不管老太婆,不知道她姓什么,只晓得她是杭州人。   她曾经请教“孝慈庵”的道源和尚:“修什么法门,一生决定脱离苦海?”   道源和尚回答:“没有比得上念佛了!然而,念佛不难...

    陈柏达居士 著

    |放下|念佛|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10/10/1730298782.html
  • 佛教智慧中所说的五福

    陈柏达居士著《五福临门》中说, ‘五福’这个名词,原出于《书经》和《洪范》。现在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辞句了,几乎大部分的人都知道‘五福临门’这个成语,可是很少人知道‘五福’所指的是哪五种福。至于福临门的原理,明白的人就少之又少了。  到底五福是什么呢?第一福是‘长寿’,第二福是‘富贵’,第三福是‘康宁’,第四福是‘好德’,第五福是‘善终’。  ‘长寿’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寿绵长。  ‘富贵’是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63851599.html
  • 怎样验知人死后的去处

    怎样验知人死后的去处 陈柏达居士讲解 断除烦恼的圣人,死了以后,不会再投胎;除非他想行菩萨道,可以‘乘愿再来’这世间,度化众生。这种境界当然很自在。 另外有人用念佛的方式,把烦恼调伏住,凭著佛菩萨的愿力和自己的念力,可以往生佛菩萨的净土,接受佛菩萨的教化,而得成就智慧,出离苦海。 除了上面这两种人以外,死了一定会再投生,投生的地方总离不了天界、人间、阿修罗道、畜生道、饿鬼道和地狱,这就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65175799.html
  • 建立服务的人生观/释迦佛论服务

    完善地服务别人。   ——摘自陈柏达居士选译《佛陀的格言》 ...

   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中国佛学院

    服务|报恩|感恩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7/07142013093.html
  • 广化寺佛经流通处2006年6月书目

    的原理与方法(陈柏达) 2.70  5028 佛法在原子时代(罗无虚)   5030 佛法大意(黄智海) 2.50  5101 命自我立(学袁译) 1.00  5102 道德教育(金明) 2.80  5103 德育启蒙 (64K) 0.50  5105 真快乐(插图) 2.20  5108 五福临门(陈柏达) 3.60  5112 玉琳国师 3.20  5114 临终须知(世了) ...

    广化寺佛经流通处

    |广化寺佛经流通处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bnznews/2006/07/1331515001.html
  • 《长阿含经》中佛陀教育之研究

    世界佛学名著译丛80,台北:华宇出版社。  昭慧法师《佛教伦理学》,净心文教基金会。  陈柏达,《佛陀的教育和人格》天华出版公司印行,1998。  陈柏达,《佛陀与孔子教育思想的比较》政治大学教育研究...

    侯文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2362061.html
  • 科学时代的往生实例

    方法,身体力行,一定可以了生脱死,即身成佛!”   翌日,大家将遗体移回杨家办理丧事,杨夫人和罗蓉蓉的面貌仍栩栩如生。   【摘自陈柏达居士著《净土的见证》】 ...

    陈义孝居士著

    |往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5/07/174638115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的道次第研究

    鸠摩罗什译,大正藏第二十六册  《大智度论之作者及其翻译》/释印顺述义;释昭慧整理,台北:东宗,1993     《大智度论昙无竭品今译》/陈柏达,台北市:天华,1987  《菩提道次第广论》/...

    欧阳志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81051771.html
  • 儒成与佛成─浅探儒佛修学进程之会通

    khan是指经由此可于冷热中保持心境宁静。透过正确的持戒,吾人所有身语意活动已体系化、组织化并安固化。(上述梵文对音标示法系依台大佛学研究中心的对照表)   注十一:参见陈柏达,《佛陀与孔子教育思想的比较》...问题史》。板桥:汇文堂,一九八七年。   林煌洲译,《印度哲学史》。台北:国立编译馆,一九九六年。   陈柏达,《佛陀与孔子教育思想的比较》。台北:新文丰,一九九○年。   郑家栋,《当代新儒学论衡》...

    王惠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1260066.html
  • 《百喻经》及其故事研究

    ——解脱的原理与方法》净行,善律出版社,1987年1月初版  《佛法概论》印顺,出版者:印顺,1971年5月重版  《佛陀的人格与教育》陈柏达,台南:和裕出版社,1999年1版1刷  《佛教典籍百问》...生命的实现——布施波罗蜜》陈柏达,台北: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,1986年9月再版  《实相本体与涅盘境界》余日昌,成都:巴蜀书社,2003年10月1版1刷  《聚散因缘——佛教缘起观》曹曙红,北京:宗教...

    洪梅珍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2463671.html